2025年4月21日至25日,院长顾建峰连续一周深入思政课课堂进行听课调研活动。4月25日下午,院长顾建峰、副院长周俊霞参加马列部集体备课活动。


活动伊始,由三位老师依次分享在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》课程中对案例选用的独到见解。韩迪老师所选案例针对性强,深入浅出地阐释民主集中制,将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;王莉莎老师敏锐捕捉当下热点,带领学生进行一场“超越时空的对话”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;谢芳老师在讲解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”时,以毛泽东诗词为独特线索,贯穿起整个课程框架,为课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,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理论的认同感。
三位老师分享结束后,系部其他老师纷纷结合自身上课实际,畅所欲言,分享自己的收获、感受,以及对后续课程的思考。
郝嘉勃副主任着重强调了教材的重要性。
孙淑卿主任则聚焦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提出案例选择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联,要用案例辅助梳理课本章节之间的关系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系。
最后,两位学院领导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和点评。
周俊霞副院长对本次集体备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建议。希望马列教学部的老师们能够继续保持用心用情的态度,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重要使命。
顾建峰院长指出,思政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,还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,讲好思政课不仅有“术”,也有“学”,更有“道”。顾院长希望,一是教师要真信,要有底气。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,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。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,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,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,才能讲得有底气,讲深讲透,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向上成长;二是教师要善学,要有宽度、有深度。思政课教学涉及多学科、多领域,涉及世情、国情、党情、民情,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,思政课教师要有知识视野、国际视野、历史视野。要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方面下功夫,在提高“四史”,尤其是“改革开放史”修养上下功夫,在学习教育学、心理学、课程与教学论上下功夫,还要在紧跟时代,与时代发展同步同行上下功夫。三是教师要会讲,要有情怀、有温度。只有打动学生,才能引导学生。真信才有真情,真情才能感染人。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,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,关注时代、关注社会,汲取养分、丰富思想。要有传道情怀,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,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。要有仁爱情怀,把对家国的爱、对教育的爱、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,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;四是要让学生真懂,有所思、有所获、有所盼。一堂好课讲的是你自己,是你与国家、你与时代的同频共振,是你把自己珍藏的最宝贵的东西拿出来与自己最亲近的人——学生来分享。所以,教师要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,让学生从有所思、有所盼到有所获,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,打造学生真心喜爱、入心入脑的思政课堂;五是要让学生真信,扛起职责使命。思政课的对象是学生,思想理论是前提,政治要求是方向,教学转化是关键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是目的。从教师真信到学生真信,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闭环,只有完成这个闭环,激发出学生“学马信马用马”的主体作用,才能达到情理交融、真学真懂、真信真用的效果。
顾院长强调,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有责任感、使命感、荣誉感、自豪感。学校将一如继往地关注和推动马列部的发展,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,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,切实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,对标“政治要强、情怀要深、思维要新、视野要广、自律要严、人格要正”标准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,建设乌兰察布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高地。
马列教学部
2025年4月29日